第三届中印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召开

2012-09-28

 

第三届中印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

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召开

 

201291820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河南师范大学、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印度科技部阿伽卡研究所、印度加尔格答大学、印度帕特洛学院共同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印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在河南新乡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包括:喜马拉雅地区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重要植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中印新生代植被演替和环境变迁、喜马拉雅山抬升对亚洲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宇宙成因核素示踪与测年技术、稳定同位素在高原隆升研究中的应用、高原地貌与山前盆地地层研究等7个方面。来自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的14名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等15个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进化实验室有9名科研人员和5名研究生参会。

919上午的开幕式由植物研究所李承森研究员主持,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林致欢迎辞,他代表会议承办方对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所长N.C. Mehrotra教授、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标本馆馆长张宪春研究员、印度阿伽卡研究所K.P.N. Kumaran教授、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金章东研究员、印度帕特洛学院D.K. Kapgate教授、印度加尔格答大学S. Bera教授等嘉宾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简短的开幕式后,各国科学家共同围绕上述7个议题进行了交流,共有20位代表做了学术报告,其中我室张宪春研究员、李承森研究员、王印政研究员、周世良副研究员、孙斌博士生分别作了题为:“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介绍”、“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现代花粉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模式地域、模式生物和喜马拉雅地区”、“世界蕨菜”、“青藏高原北部中新世小檗属化石的发现及其抬升意义”的主题报告。会议报告精彩纷呈,讨论激烈,通过积极的学术交流,大家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920,与会代表对云台山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实地考察。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该地区在经历了25亿年以上的沧桑巨变和构造运动才形成了今天让人叹为观止的灵山秀水。该地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为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繁杂多样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具有极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

喜马拉雅地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生物起源与演化、地质地貌、气候和环境变迁以及喜马拉雅隆升的重要地域。在中国科学院、印度科学院和印度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二届中印双边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我国三亚市和印度洛克瑙市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前面两届研讨会的延续,会议的成功召开将继续推进和加强中印双边合作,增进双方科学家的交流,促进两国在生物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科技合作,同时也有助于为中印双方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奠定基础。研讨会于920圆满结束。姚轶锋副研究员作为会议秘书长负责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并参加了会议。来自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的14名学者作为特邀嘉宾随后参加了92123日在新乡召开的“植物?文化?环境国际论坛”。

第三届中印双边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植物研究所李承森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林致辞

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所长N.C. Mehrotra教授致辞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标本馆馆长张宪春研究员致辞

印度阿伽卡研究所K.P.N. Kumaran教授致辞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金章东研究员致辞

印度帕特洛学院D.K. Kapgate教授致辞

印度加尔格答大学S. Bera教授致辞 


附件下载:

位于北京西部香山脚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是我国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ICP备16067583号-12 网站管理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香山南辛村20号
  • 邮编:100093
  • 电话:010-6283 6086
  • 传真:010-6283 6095
  • 电邮:lseb@ibcas.ac.cn

语言切换